產業(yè)振興尚須著眼外圍 中國更需消費振興
2009年03月16日 8:36 8401次瀏覽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賈林男
治表還是治本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招商銀行董事長秦曉認為,振興規(guī)劃的猛藥會使中國從危機中率先走出,但不能以周期應對策略來解決結構失衡問題,要注意對個人投資和消費的支持,平衡投資與轉移支付之間的資源分配,更不可為解困而停止改革步伐。
秦曉認為,企業(yè)作為資源配置的主體是市場機制的基石,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應發(fā)生重大的改變,政府入市干預、財政政策的運用是在特定情況下的一種特殊手段,“慎用看得見的手”仍是需要銘記的箴言。在批評簡單的自由放任政策、反思貨幣主義理論的成敗的同時,也應警惕政府職能的過分膨脹。
秦曉從四個方面表達了他的擔心。
第一,這一輪政府主導的刺激經濟計劃尚不能推動中間產業(yè)和終端消費,企業(yè)和消費者還要過緊日子。未來宏觀經濟走向可能如某些經濟學家預測的,會呈現(xiàn)“W型”,即政府主導的第一波經濟提升,因缺乏企業(yè)和個人投資、消費的支持,會再次下滑,最終走出衰退還要依靠市場的力量。
第二,“保八”是為了保就業(yè)進而保社會穩(wěn)定。但是,8%是否是保就業(yè)的底線,對此缺乏科學的論證,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業(yè)結構。擴張的財政政策是應對經濟衰退的權宜之計,本身就是有風險和代價的。這不僅表現(xiàn)為當期的效果,也表現(xiàn)為其后的通脹壓力。因此,要避免目標定的太高,用力過猛。
第三,危機、衰退既是一場災難也是改革、調整的良機。政府的振興產業(yè)規(guī)劃多是以解困、扶植為主要目的,而缺乏調整、改革的內容。這樣搞下去,可能實現(xiàn)“保八”,但過剩、落后的產能也會得以生存,扭曲的要素價格依然保持,政府對企業(yè)和市場的不當干預還可能會強化,公共產品的缺失也得不到改善。
第四,此次危機和衰退也是對中國發(fā)展模式的一次挑戰(zhàn),粗放的、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增長已難以為繼。在新的約束條件下,如何平衡各種關系是一個有待研究、探索的重大課題,但似乎并未引起應有的重視。這表明,主流的看法是將此次危機和衰退視為周期性波動而不是結構性振蕩,而這種看法值得擔憂。
[1] [2]
責任編輯:毋寧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