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推動深部找礦應借鑒“馬坑模式”
2011年06月14日 15:2 468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鉛鋅資訊
6月9日~11日,中國地質調查局、福建省國土資源廳在福建省龍巖市聯(lián)合召開福建龍巖馬坑—大田湯泉鐵礦整裝勘查區(qū)找礦工作研討會。會議認為,馬坑—大田湯泉鐵礦整裝勘查區(qū)找礦成果的取得,形成了具有借鑒意義的“馬坑模式”。其主要特色在于,地勘隊伍充分發(fā)揮主力軍作用,成為商業(yè)跟進的主體,大大提高了找礦積極性,促進了找礦快速突破。
會議認為,這一成果的取得,充分說明了地質找礦新機制在實現(xiàn)找礦突破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機制落地的又一成功范例。“馬坑模式”主要特點為:公益先行,科技引領;政府引導,搭建平臺;商業(yè)跟進,加快進程;地勘主攻,發(fā)揮優(yōu)勢。特別是福建省地礦局既是找礦主力軍,同時又作為商業(yè)性勘查的主體,科學解決了為誰找礦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找礦積極性。
專家認為,“馬坑模式”不只是一個組織實施模式,也是一個找礦技術路線模式。在找礦理念方面,形成了地層及沉積建造、巖漿巖建造、構造與巖相古地理、航磁異常四位一體找礦靶區(qū)的認識;在深部找礦方向方面,形成了推(滑)覆構造之下找礦、煤系地層之下找礦、中生代火山—沉積地層下找礦的認識;在方法技術方面,發(fā)掘出磁異常研究、重力剖面測量、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三種方法的有效組合。這些認識和經驗對推動全國深部找礦具有借鑒意義。
據(jù)了解,福建龍巖馬坑—大田湯泉地區(qū)是國土資源部劃定的全國首批47個整裝勘查區(qū)之一,2008年以來取得了一系列找礦成果。龍巖石巖坑礦區(qū)新增鐵礦資源量1億噸以上,預測遠景資源量2億噸以上;大田高星地區(qū)經鉆探驗證圈定7個鐵礦體,探獲資源量1000余萬噸;漳平洛陽鐵礦外圍已控制資源量600余萬噸。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