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嶺南跨洋找礦三部曲 國際化戰(zhàn)略初顯成效
2011年09月01日 9:41 10053次瀏覽 來源: 中國證券報 分類: 重點新聞
抄底篇——
“白衣騎士”閃電并購佩利雅
就在先驅資源公司股權爭奪戰(zhàn)之后不久,又一戲劇性事件發(fā)生了,這一次,中金嶺南抓住了機遇。
2008年10月,金融危機肆虐全球,資源價格暴跌,澳大利亞的鉛鋅生產商佩利雅陷入困境,面臨著資金斷裂的風險。此時,另一家澳大利亞礦業(yè)公司CBH資源有限公司(CBH Resources Limited)提出與佩利雅換股合并。但CBH的換股方案并不能為佩利雅帶來現(xiàn)金,佩利雅董事會只能另謀出路,他們通過中介機構找到中金嶺南。
“當佩利雅找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對它的情況非常了解,也欣然應邀。”張水鑒說,在此次收購中,中金嶺南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對PEM公司的盡職調查。
2008年12月9日,佩利雅與中金嶺南達成注資協(xié)議。12月15日,佩利雅董事會正式拒絕CBH收購要約。12月29日,中金嶺南與佩利雅的交易獲得了中國政府方面的批準。2009年2月5日,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也批準了中金嶺南的投資申請。2月9日,交易全部完成。
最終,中金嶺南通過其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以每股0.23澳元的價格,認購PEM公司定向配售的股票,從而持有佩利雅50.1%的股權,總投資約為45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隨后,中金嶺南通過參與佩利雅配股,將持股比例升至52%,達到FIRB規(guī)定的最高限制。
中金嶺南的入主,大大緩解了佩利雅財務上的困境。2009年7月,佩利雅同CDE澳大利亞公司(CDE Australia Pty Ltd)和科達倫礦業(yè)公司(Coeur d’Alene Mines Corporation)簽訂協(xié)議,中止了一項需要交付1000多萬盎司白銀的銷售合同,為此佩利雅需要支付5500萬美元,其中有4950萬美元是通過中金嶺南擔保從中資銀行獲得的貸款。通過解除合同,佩利雅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將這些白銀在現(xiàn)貨市場銷售,價格則從原來的12.5美元/盎司升到了近30美元/盎司。
2009年下半年,由于鉛鋅銀市場價格扭轉和產量增加,佩利雅實現(xiàn)銷售收入1.5億澳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4%;實現(xiàn)稅后凈利潤2850萬澳元,較2008年虧損7000多萬澳元時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幾乎是一次零成本的收購。”張水鑒認為,收購以后,從采礦、選礦生產能力上等于再造一個中金嶺南,我們用2億元人民幣完成收購,而公司擁有佩利雅50.1%的權益,從權益上來說,中金嶺南只花了一個億,合并報表之后,從現(xiàn)金流角度來說,是零成本收購。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此次收購中,中金嶺南前前后后僅用了81天。而這個案例也被選入中山大學教材。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