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鈦礦等礦業(yè)資源投資環(huán)境良好
2009年11月09日 15:46 25240次瀏覽 來源: 黃金網 分類: 鈦資訊
9.銻
主要集中在泰國和緬甸,泰國也是世界上銻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2007年儲量為35萬噸,占世界總量16.7%,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儲量基礎為37萬噸,占世界總量的8.6%,也居世界第三位。銻礦資源主要分布于泰國北部地區(qū),包括南邦府、帕府、清邁府等,中部的春武里府以及南部的素叻他尼府等。
10.銀
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賓、緬甸、老撾有少量分布。2005年印尼銀資源量為3.6萬噸,儲量為1.14萬噸,銀礦床主要分布在巴布亞省的艾斯伯格、格拉斯貝格和西爪哇的芝格托克等地。
11.其他礦產
煤主要分布在印尼、泰國、越南、緬甸等國;鎢主要分布在泰國、緬甸;鉛鋅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撾、緬甸、泰國;鉻鐵礦分布在越南、菲律賓、緬甸;錳礦主要分布在印尼、緬甸和越南;鈷主要分布在印尼和菲律賓;鉀鹽主要分布在泰國和老撾;磷礦資源主要分布在越南;重晶石分布在泰國、越南和緬甸,2007年泰國的重晶石儲量為900萬噸,居世界第5位;石膏主要分布在泰國;高嶺土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膨潤土主要分布在緬甸、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二、礦業(yè)與經濟
在東南亞地區(qū),許多國家的礦業(yè)在其經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印尼是一個礦業(yè)大國,其金、錫、銅和鎳礦的產量列世界前十位。其中錫礦產量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其他主要生產礦產品包括:石油、天然氣、煤、鋁土礦、鉻、鐵、石膏、金剛石和鹽等。印尼礦業(yè)對其經濟發(fā)展影響重大。2007年礦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9.1%,提供政府收入超過20%(2006年提供政府收入達到35%)。
馬來西亞礦業(yè)在馬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礦業(yè)為馬來西亞GDP的直接貢獻為270億吉林特(2007年亞太礦業(yè)大會報告,1美元約合3.5林吉特),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3%,其中92.6%來自天然氣和石油。生產的其他主要礦產還有煤、錫、金、鋁土礦、稀土礦物、鐵礦石、鈦鐵礦、硅砂和高嶺土等礦產(表1)。
在馬來西亞礦山生產企業(yè)中,只有石油、天然氣和工業(yè)礦物生產具有較大的規(guī)模,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屬開采均為小規(guī)模礦山。除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和加工企業(yè)外,其他礦業(yè)企業(yè)均為私人公司所有和經營。油氣和勘查和開發(fā)工作由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和天然公司以及該公司與外國公司組成的風險集團來進行。
亞洲金融危機以后,馬來西亞礦業(yè)增長趨緩,1999年增長3.1%,2000年僅增長0.5%。2001年為負增長。礦業(yè)就業(yè)人數也急劇減少,1997年礦業(yè)部門的雇用人員約為43900人,占全國總勞動力人數的0.5%,2000年已經下降到了28200人,僅占全國勞動力 0.3%。2002年以后礦業(yè) 形勢開始好轉,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礦業(yè)部門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7%、4.8%和4.1%,2005年由于原油產量的下降,礦業(yè)部門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8%。
越南礦業(yè)起步較晚,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增長,礦業(yè)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已在越南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礦業(yè)產值14.4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41%。目前已開采的礦產約有30種。原油和天然氣是越南最重要的礦產品,其次是建筑材料和煤,其他礦產品主要有:金、鉻鐵礦、鈦鐵礦、錫、鋅、重晶石、磷灰?guī)r等。其中大多數的原油、鉻鐵礦和鋅精礦供出口。
越南礦產品貿易在全國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原油是最主要出口產品。2007年原油出口額為85億美元,占全國出口額的17.56%。其次是煤,出口額 1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06%。其他出口的礦產品還有錫、鉻鐵礦、石墨、云母、寶石等。盡管越南出口大量的原油,但它仍然是一個礦產品的凈進口國,因為大量進口精煉石油產品和鋼鐵產品。其他進口的礦產品主要為有色金屬和化肥,礦業(yè)的主要貿伙伴是日本、中國、香港、歐共體國家。
越南礦業(yè)部門就業(yè)總人數為24.9萬人,約占全國就業(yè)人數的5%。
責任編輯: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