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新工藝讓鋰離子電池成本減半
2015年06月30日 9:40 4008次瀏覽 來源: 科技日報 分類: 鋰 作者: 陳丹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與一家名為24M的衍生公司合作,日前開發(fā)出一種制造鋰離子電池的先進工藝,不僅有望顯著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提高電池性能,使其更易于回收。
現有的鋰離子電池制造方法還是20年前發(fā)明的,效率低下,過程繁瑣。麻省理工學院陶瓷工藝教授、24M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A123電池公司前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蔣業(yè)明(音譯)與同事于5年前提出了“液流電池”的概念,以帶有細微顆粒的懸浮液作為電極,通過泵送的方式在電池中循環(huán)。但分析表明,液流電池系統(tǒng)適合于低能量密度電池,對于鋰離子電池這樣的高能量密度設備而言,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為此,蔣業(yè)明的團隊改進了設計,新版本被稱為“半固體電池”:電極材料不流動,是一種類似于半固態(tài)的膠體懸浮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不同于標準工藝需要在襯底材料上添加液態(tài)涂層,然后等材料干后才能開始下一道工序,新方法讓電極材料始終處于液態(tài),根本不需要干燥。該系統(tǒng)通過使用更少但更厚的電極,將傳統(tǒng)電池結構中的分層數量以及非功能性材料的用量減少了80%。
蔣業(yè)明說,新工藝極大地簡化了制造過程,生產成本可降低一半。電池具有柔性并且更加耐用,不僅可彎曲、折疊,即使被子彈穿過也不會受損。這種方法還可以按比例擴大生產,據他估計,到2020年,每千瓦時容量的成本將降至100美元以下。
目前24M公司已經在原型生產線上制造了大約10000塊這樣的電池,其中大部分正在接受3個工業(yè)合作伙伴的測試,包括泰國的一家石油公司和日本重型設備制造商IHI株式會社。新工藝已獲得8項專利,另有75項專利正在接受評審。
責任編輯: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