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部分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地質資料首次解密
2015年08月28日 9:11 3057次瀏覽 來源: 中國礦業(yè)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劉曉慧 李平
8月25日上午,由國土資源部和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聯合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地質礦產史料展”在中國地質博物館正式開展。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王仲偉出席開展儀式并致辭。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土地副總督察張德霖主持。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方寧,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鐘自然出席儀式。
本次展覽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真實記錄了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礦產資源瘋狂掠奪的野蠻行徑,生動再現了地質先輩們?yōu)槿婵箲?zhàn)勝利作出的重大貢獻。展覽將持續(xù)到9月12日,除在中國地質博物館展出外,還通過全國地質資料館的數字地質資料館系統提供線上服務。
姜大明在致辭中指出,地質礦產領域的抗戰(zhàn)是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仡櫄v史,紀念勝利,就是要銘記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浩劫和傷痛,將和平的火種代代相傳;就是要牢記地質先輩們建立的不朽功勛,從他們的氣節(jié)和精神中汲取力量,奮發(fā)有為,開創(chuàng)未來;就是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zhàn)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土資源系統干部職工要繼承和發(fā)揚先輩們“既不能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便應就本職努力,以盡匹夫有責之義”的擔當精神,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jié)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致力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為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保障。
王仲偉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抗戰(zhàn)史承載了極為深厚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承載了中國人民和世界愛好正義與和平人士無比深厚的情感和祈愿。要以史為鑒,警示后人,銘記歷史,開創(chuàng)未來。要弘揚抗戰(zhàn)精神,凝心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礦產資源是國家安全與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將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國土資源工作。
開展儀式上,姜大明對此次展出的史料做了詳細介紹。此次展出史料分日本對我國礦產資源的凱覷和掠奪、地質礦產調查支持全面抗戰(zhàn)、地質大師精神永駐3個部分,共8000余份檔案,約10萬件地質資料,真實再現了那段烽火硝煙中的地質工作史實,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掠奪我國礦產資源、蓄意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罪行,真實反映了地質礦產領域在全面抗戰(zhàn)中的貢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同時,姜大明還提供了一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侵華期間,日本侵略者累計掠奪我國煤炭約10億噸、鐵礦約1.8億噸、銅礦約150萬噸,還有大量的非金屬礦產以及鋁、鎂、鉛鋅、金銀等礦產,還有日軍在我國組織開展地質礦產勘查形成的地質報告等史料,這些鐵證有力批駁了日本右翼勢力肆意歪曲、否認和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錯誤言論。
據悉,本次參展的地質資料史實清晰、完整,保存良好,其中多數為我國僅存的珍貴資料,此次是首次解密。
責任編輯:羅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