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縱覽
2017年05月08日 8:55 3849次瀏覽 來源: 中國建設報 分類: 建設工程 作者: 吳國文
“城,所以盛民也。”河南郾城(今屬漯河市召陵區(qū))人許慎在近2000年前對“城”字的解釋,被后世高度一致地認為體現了“民乃城之本”的思想。這大約是許慎不曾料到的。他也不會料到,近2000年后的人們會在“城”里興起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更不會料到,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竟然發(fā)揮著盛民、寧民、康民的巨大作用。
“管廊、海綿” 強本美表康城民近年來,以“馬路拉鏈”、“交通梗阻”、“空中蛛網”、“城市看海”等為集中體現的“城市病”,引起了方方面面的極大關注,這些因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給城市從而給城市居民帶來的不便、不安、不康寧,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
201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和推動下,國家啟動了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力度,探尋消除“城市病”,讓城市真正成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的科學途徑。經過兩年的積極努力,成效初步顯現。
4月27日至2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和遂寧市召開了“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現場會”。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副部長倪虹、財政部副部長劉偉、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四川省副省長楊洪波出席會議并分別講話、致辭。
會議指出,對城市來說,面子是城市的風貌,里子是城市的良心。以軌道交通、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為代表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里子做好了,城市才能真正有面子,“城市病”才能徹底根除,人們在城市里才能住得住、住得好、住得安寧、住得健康,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會有更加有力的依托。幾年來,各地的積極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效,值得肯定,一些城市的好做法、好經驗,應該推廣。
一些試點城市的建設成效引起了大家的極大關注。
去年7月24日晚,陜西西安遭遇短時暴雨,不少地區(qū)交通癱瘓,多處路段積水嚴重,大量車輛被浸泡在雨水之中。但西咸新區(qū)灃西新城的情形迥然不同,并未出現路面漬水、內澇等現象。陜西省大數據管理與服務中心監(jiān)測的實時數據顯示,在雨量最大的19時40分至20時50分,灃西新城所在區(qū)域的“液位”監(jiān)測指標顯示平穩(wěn),未出現短時強降雨引發(fā)的“波峰”、“波谷”,雨水被良好吸納。作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灃西新城建設了22.5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試點區(qū)域、80萬平方米的海綿型公園綠地、5500平方米的屋頂花園、全長6.8公里寬200米~500米不等的中心綠廊、12.4萬平方米的干熱巖供熱項目……正是這些海綿設施保證了城市不淹不澇,保障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
大受海綿城市建設之益的還有湖南省常德市城區(qū)。去年7月,常德城區(qū)遭遇特大暴雨,以往積水嚴重的汽車總站附近,路面僅有零星積水,市區(qū)其他低洼路段,降水也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更讓市民高興的是,城市河流的水質日益改善,兩岸風光也日新月異??吹靡姷?ldquo;靚麗面子”是因為有了“厚實強健的里子”。近年來,常德市下大力氣,為36平方公里建成區(qū)20%的區(qū)域鋪上了“海綿”,還開蓋板、拆河堤、疏河道、增容積,又修建了1100多公里的地下管網,將無數大小“海綿”與穿紫河連通。這樣一來,80%的雨水被“海綿”就地吸納,剩下的20%雨水排入護城、穿紫兩條河中。再大的雨,市民也不用“望海興嘆”了。
真抓實干 擔當闖出天地新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的好處、意義,大家都十分清楚——功在當代,惠澤千秋;可以使城市成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但是,一到實際工作中,問題就來了——涉及主體多,不好協調;花費資金大,無資可投;法規(guī)標準少,不知咋干……其實,這些困難有著一條共同的根子——缺乏擔當。
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現場會強調,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和落實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試點城市要進一步強化擔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創(chuàng)新模式,創(chuàng)新方法,破解難題,為全面推開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創(chuàng)造好的經驗和做法,以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
從實際情況看,凡是試點搞得好的,都是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的;凡是創(chuàng)新突出的,都是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的。
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的建設,無異于一場城市建設革命,必然涉及多行業(yè)、多主體,只有以法治理才能同心協力,順利推進。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就啟動了立法,通過立法加強對管廊規(guī)劃建設、運營管理、收費方式等方面的管理;還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要求符合技術條件的管線必須全部入廊,對管廊相關區(qū)域內的新建管線不予審批。“立法需要眼光,需要膽量,但根子上是看決策者有沒有擔當、敢不敢擔當。”一位不愿具名的城市領導這樣說。
立法是必須的,但是法規(guī)與法規(guī)之間不能相互抵牾、扯皮,要避免扯皮、抵牾,就要“多規(guī)合一”,突破體制機制的障礙。
作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河南省鄭州市在試點推進中痛徹地感受到,必須盡快做到“多規(guī)合一”,以徹底解決“規(guī)劃打架”問題。鄭州市副市長吳福民說,當前“我們在老城區(qū)改造時,就要求與人防工程、地鐵換乘站、地下停車場等規(guī)劃有機結合,不然‘馬路拉鏈’現象永遠不可能徹底消除。”而上述“結合”,都必須先要有規(guī)劃的結合、合一。
無意間聽到的幾處與會者的議論都提到了“擔當”問題。在他們看來,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的建設,能不能推進,能不能建好,關鍵在于“一把手”愿不愿擔當,敢不敢擔當,會不會擔當。中國城市發(fā)展到現在的階段,是到了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必須搞的時候,也是黃金時期。只要勇于擔當,真抓實干,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一定會建好,城市也一定會更加美好。
天府佳境 城遂人愿民康寧也許是四川多水的緣故,自古蜀人對于治水獨具心得,古有李冰父子營建都江堰,今有遂寧的海綿城市建設。
2015年4月,遂寧成功申報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從此,這項關系著城市“里子”的工程步步推進,成為了“遂寧范本”。
遂寧市復豐巷小區(qū)建于20世紀90年代,地勢低洼,沒有雨污分流管道,以往逢暴雨必內澇。在海綿城市建設中,通過系統(tǒng)治理、小區(qū)治理、環(huán)境綜合整治的思路,綜合采取優(yōu)化排水體系、雨污分流改造、道路下墊面改造、透水鋪裝等多種措施,既實現了“路平、燈亮、水通、景美”的民生目標,又實現了“大雨不內澇,小雨不積水”的海綿目標。“現在如果雨小點兒,連腳都不會濕。”老居民佘國秀說。
在遂寧,“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然生長”是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遂寧堅定地扛起試點大旗,用心打造海綿城市的“遂寧范本”。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按照規(guī)劃引領、樣板引路、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在2015年積極探索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按照“體現連片效應,避免碎片化”的要求,綜合考慮排水分區(qū)、行政區(qū)劃等因素,將2016、2017年的試點項目及其相關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整合成10個工程包,總投資約82.21億元,主要采取PPP模式推進。到2017年3月底,全面開工了試點區(qū)域全部23個排水分區(qū),累計開工試點項目316個,占三年實施計劃的91.3%;完工試點項目248個,占三年實施計劃的71.7%;在建項目68個,占三年實施計劃的19.6%;待建試點項目30個,占三年實施計劃的8.7%。試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9.2億元,占同期計劃投資的83.43%。
遂寧市是聯合國授予的“全球綠色城市”,遂寧人重視這一榮譽,但更珍視其包含的實質。為此,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遂寧重點打造沿山生態(tài)走廊,沿江、沿河公園,濕地,形成完善的山水生態(tài)體系,著力打造“大海綿”格局。遂寧市在蓮里公園里建設了許多美麗的小池塘景觀,顯得格外別致。這些小池塘也是一個個“小海綿”設施,它們通過管網設施,與一旁的濕地、河流相聯通,又組成了一個“大海綿”。
“遂寧的海綿城市建設以‘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然生長’為目標,但建設這樣的‘綠色城市’,倡導綠色生活,目的在于堅持為人管城,推進人城融合,改善人居環(huán)境,讓城市成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遂寧市委書記趙世勇說。
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提出,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這是我國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的最高指針,也是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的終極目標。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就是要建成一座一座順遂人民意愿,能夠使居民在其中健康、安寧地生活的人民城市。
責任編輯:羅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